導讀: 導讀:跟著70歲老媽包粽子,看了一遍就會,不漏米粒又粘又糯,好吃馬上就到端午節了,中國的傳統端午節是必須要吃粽子的。都說“南甜北咸”,但不知道為啥,粽子卻一直是相反的。南方的鮮肉粽、咸蛋黃粽子也買來嘗 ...
導讀:跟著70歲老媽包粽子,看了一遍就會,不漏米粒又粘又糯,好吃
馬上就到端午節了,中國的傳統端午節是必須要吃粽子的。都說“南甜北咸”,但不知道為啥,粽子卻一直是相反的。
南方的鮮肉粽、咸蛋黃粽子也買來嘗過,但終是不服那味道,可能咱生就一個北方人的胃,裝不下南方飯菜的香。
北方的粽子里會放一些紅棗、蜜豆、豆沙、蜜棗等,都是甜的,傳統的大紅棗粽子更是又甜又糯又香,一口氣能吃三四個,那叫一個好吃!
老媽70多歲的人了,每年的端午節都不忘包些粽子,老媽知道我們最愛吃的還是傳統的大紅棗粽子,所以,端午節必然會包上許多,讓我們帶回來。
老媽包了50多年的粽子了,包得最多的是傳統的大紅棗粽子,包法也是傳統的四角粽子。這種包粽子方法簡單實用,不會漏米粒,新手也能一看就會。我也是老媽“徒弟”,當初也是跟著老媽學,看了一遍就會了。
70多歲的老媽一直用這種方法包粽子,煮熟后鍋里干干凈凈,不漏一粒米,糯米和粽葉的清香味道也滲透其中,粽子又粘又糯又甜又香,每次都吃不夠。你還不會包粽子?來試試老媽的這種方法,簡單容易操作,一看就會。
——【傳統大紅棗粽子】——
【食材】:圓粒糯米1500克,粽子葉適量,大紅棗適量,粽子繩(白線)適量
【制作步驟】:
步驟一:準備好需要的食材,開始制作吧!先把糯米清洗兩遍,浸泡4個小時。浸泡和不浸泡的糯米包粽子我都試過,沒有經過浸泡的糯米雖然也可以包粽子,但明顯不如浸泡過的糯米粘糯好吃。
步驟二:煮粽子葉,最好是提前一天晚上煮。買回來的粽子葉清洗干凈,放入水中,燒開煮透,至少要煮20分鐘以上,不用拿出來,在原湯中浸泡一個晚上。這樣的粽子葉不僅味道清香,也比較柔軟“聽話”。
步驟三:準備一盤子大紅棗,紅棗選擇肉質比較厚實的,不需要浸泡,清洗干凈就行。
步驟四:粽子葉煮好了,糯米浸泡好了,紅棗也準備妥當了,接下來開始包吧!包粽子之前要先認識一下粽子葉。粽葉是有正反的,好多人包粽子會漏米,就是因為沒有看清粽葉的正反面,有棱凸起的一面是反面,光滑的一面是正面。
步驟五:泡好的粽葉清洗干凈再用。取兩張粽子葉,正面朝上,疊加在一起,中間沾點水起一個粘合的作用。
步驟六:兩只手拿起來,大拇指在上,其他四指在下,輕輕對折一下,自然形成一個漏斗的形狀,放入一顆大紅棗,先壓住縫隙,防止漏米。
步驟七:接著放入一半的糯米,再放一顆或兩顆紅棗,蓋上一層糯米,不要太多,九分滿即可,給糯米留出一定的膨脹空間。但切記糯米也不要太少,糯米不夠粽子包出來會松散不成型。
步驟八:把多余的粽子葉折回來 ,蓋住上面的糯米就好了,看一下四周不要露出米,包的時候不漏米,煮的時候肯定也不會漏米。
步驟九:多余的葉子可以剪掉,也可以再折一下,用繩子綁緊,一個簡單的四角粽子就包好了。綁粽子的繩子不要用那種捆綁東西的塑料繩,經過高溫燜煮,會釋放一些有害毒素。
步驟十:全部包完之后,放進一個大鍋中,一層一層排列整齊,加入沒過粽子兩指的清水,上面用一個重物壓一下最好。大火煮開后,轉成小火,煮50分鐘左右就好了。
煮熟之后不要著急吃,因為糯米與粽葉的香味還沒有完全浸透,浸泡一個晚上后,糯米的香與粽葉的香完美融合,大棗的甜味也滲透到了粽子里,這時候的粽子又甜又香,又粘又糯,非常好吃。#端午##包個粽子過端午#
本文推薦"跟著70歲老媽包粽子,看了一遍就會,不漏米粒又粘又糯,好吃"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網站立場。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,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。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。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,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。